任何一種電氣設備在長時間的運行中都會出現損耗,電力變壓器也不例外。在電力變壓器的損耗中,主要分為銅損和鐵損兩部分。
銅在變壓器中起著重要作用,變壓器的繞組通常會用到銅導線,這變壓器中的“銅損”就是銅導線產生的損耗。變壓器的“銅損”也稱為負載損耗,所謂負載損耗,就是可變損失,是變化的。當變壓器在載荷下運行時,電流通過導線時會有電阻,產生電阻損耗。根據焦耳定律,這個電阻流過電流會產生焦耳熱,且電流越大,功率損耗就越大。由此,電阻損耗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電壓無關。正是由于它隨著電流大小變化而變化,所以銅損(負載損耗)是可變損耗,它也是變壓器運行中的主要損耗。
電流大小:如上所述,銅損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電流的大小是影響銅損的關鍵因素。
繞組電阻:繞組的電阻大小直接影響銅損。電阻越大,銅損越高。
線圈層數:線圈層數越多,電流在繞組中流動的路徑越長,電阻也會相應增加,導致銅損增大。
開關頻率:開關頻率對變壓器銅損的影響與變壓器的分布參數以及負載特性有直接關系。在負載特性與分布參數一起呈感性特性時,銅損隨開關頻率的提高而減小;一起呈容性特性時,銅損隨開關頻率的提高而增大。
溫度影響:負載損耗還受變壓器溫度的影響,同時負載電流引起的漏磁通會在繞組內產生渦流損耗,并在繞組外的金屬部分產生雜散損耗。
計算公式有兩種
1.基于額定電流和電阻的公式:
銅損(單位:kW) = I2 × Rc × Δt
其中,I為變壓器的額定電流,Rc為銅導線的電阻,Δt為變壓器的運行時間。
2.基于額定電流和總銅電阻的公式:
銅損 = I2 × R
其中,I表示變壓器的額定電流,R表示變壓器的總銅電阻。
變壓器的總銅電阻R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R = (R1 + R2) / 2
其中,R1表示變壓器的一次側銅電阻,R2表示變壓器的二次側銅電阻。
提高變壓器的繞組截面積:降低導體電阻,從而有效降低變壓器銅損耗。
采用**的導體材料:如銅箔或鋁箔,降低繞組電阻。
降低變壓器的輕載運行時間:**變壓器輕載運行的時間比例,有利于降低變壓器的銅損耗。
與銅損不同,變壓器的鐵損與繞組、電流大小等因素無關,顧名思義,鐵損與鐵有關,它是由鐵芯產生。變壓器的鐵損又稱為“空載損耗”,因為它在變壓器的全負載、零負載狀態下都存在,是變壓器的一種固定損耗。不過在負載中,功率損耗會隨著電場強度的減小而降低。
變壓器的鐵損又分為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
● 磁滯損耗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正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來實現升**和電流變化的,而變壓器內的磁通是在鐵芯**動的,鐵芯對磁通具有磁阻,就像導體對電流有電阻一樣,也會產生熱量,這樣的損耗稱為“磁滯損耗”
● 渦流損耗
當變壓器的初級繞組通電后,線圈所產生的磁通在鐵芯流動,因為鐵心本身也是導體,在垂直于磁力線的平面上就會感應電勢,這個電勢在鐵心的斷面上形成閉合回路并產生電流,就像一個旋渦,所以稱為“渦流”。這個渦流產生的損耗就叫“渦流損耗”。也正是因為鐵芯會產生渦流,所以才把它做成薄薄的一片,因為越薄電阻越大,電流也越小。
工作電壓和頻率:鐵損與變壓器的工作電壓和頻率有關,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鐵芯中的磁場強度和磁滯現象。
鐵芯材料:鐵芯材料的磁滯性質會影響鐵損的大小。如果鐵芯材料選用的不好,磁滯損耗就會增加。
制造工藝:變壓器的制造工藝對鐵損也有一定影響。例如,鐵芯的疊片方式、絕緣處理等都會影響鐵損的大小。
1.基于額定電流和磁滯、電阻損耗的公式:
鐵損(單位:kVA) = I2 × (Rm + Ra)
其中,I為變壓器的額定電流,Rm為鐵芯的磁滯損耗,Ra為鐵芯的電阻損耗。
2.基于常數、磁通密度和工作頻率的公式:
P鐵 = Kf × (Bm)^2 × f
其中,P鐵為鐵損耗,Kf為常數,Bm為磁通密度,f為變壓器工作頻率。
選擇**鐵芯材料:選用磁滯損耗小的鐵芯材料,可以降低變壓器的鐵損。 優化制造工藝:通過改進鐵芯的疊片方式、絕緣處理等制造工藝,降低鐵損。 合理設計:在變壓器設計階段,通過優化結構設計和參數選擇,降低鐵損。